您的位置 首页 财经

没那么多“元气老人”,银发经济的主力是80后

文 / 巴九灵中国有两大10万亿级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一个是房地产,另一个汽车产业,2024年刚刚突破10万亿。而根据的《银发经济蓝皮书:中国银发经济发展报告(2024)》,中国银发经济年产值高达7万亿,预计2026年后将突破10万亿,成为第三大支柱产业。

没那么多“元气老人”,银发经济的主力是80后

文 / 巴九灵

中国有两大10万亿级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一个是房地产,另一个汽车产业,2024年刚刚突破10万亿。而根据的《银发经济蓝皮书:中国银发经济发展报告(2024)》,中国银发经济年产值高达7万亿,预计2026年后将突破10万亿,成为第三大支柱产业。

“银发族”似乎成为了商家的新宠,他们在消费世界中每天刷新着年轻人的世界观:天天旅游打卡,爱买黄金珠宝,早K歌晚跳舞,一身腱子肉狂甩“闪电五连鞭”毫不喘气。互联网用“死气沉沉的年轻人,朝气蓬勃的老年人”来描绘银发消费升级下的魔幻景象。

没那么多“元气老人”,银发经济的主力是80后

选购黄金饰品的老年人

然而,现实主义总喜欢戳破窗户纸。作为“银发经济”代表的养老机构,却在2025年面临倒闭危机。

最近,有一个现象引发关注:年轻人住进了养老院,和老人“跨代共居”。支付的租金远低于普通房租。“其乐融融”的背后,本质点出了一个问题:养老院的空置率实在太高了。

展开全文

民政部白皮书披露,全国公办/普惠类床位空置率高达58%,北京等一线城市入住率仅45%。想实现盈亏平衡,空置率一般在30%,即至少70%的入住率。

养老护理人员似乎也在成批退出。根据《2025年中国社区适老服务蓝皮书》数据,全国登记注册护理员数量同比下降12%,单个护理员平均需照顾8—10名老人。

逐年攀升的空置率让行业出现恶性循环:入住率低→分摊成本变高→价格上涨→入住率进一步降低→营收减少→薪酬下滑→护工减少→服务质量下降→信任危机加剧→服务质量进一步下滑→入住率继续降低……

截至2025年6月,全国不达标原因整改或关闭的中小型养老机构已超1100家。根据企查查数据,今年前9个月注册养老机构数量为730家,显然“入不敷出”了。

养老机构的困境,或许试图说明一件事:表面光鲜的“7万亿”,充满着误解、诱惑和陷阱。

银发经济的“80%困局”

以传统家庭养老为主的中国社会,并非接受不了机构养老。

事实上,民政局数据显示,在2010年,全国养老机构入住率就已经高达78%,2024年入住率下滑到42%,就不仅仅是观念的问题了。

老年人没钱,才是关键问题,也是所有银发经济的根本问题。

近几年来,养老机构的床位费、人工费、膳食费明显上涨,超过了养老金的涨幅——自2005年国务院启动养老金改革,养老金开启“十连涨”,年均增长10%。2020年后,养老金根据物价涨幅优化,导致涨幅下滑到3%以下。城镇职工年平均养老金/年平均工资的比率持续下降,2024年已降至51%。

以银发经济发达的北京为例。目前北京市企业职工退休工资平均为4300元/月,而养老院平均价格为6611元/月,价格显然超纲了。另有调研显示,近八成的老人期望床位费控制在5000元/月以内,而能接受1万元以上床位的老年人仅占2.6%。

没那么多“元气老人”,银发经济的主力是80后

老人进入养老院

这还是一座超级大都市的现状,若放眼全国,“养老购买力”怕是腰斩。青山资本2025年度研究报告《老,无所“依”》也提到了这个现象:和银发消费升级的叙事比,真实的老年人消费呈现出“80%低消费”的特征。

报告引用了CEIC数据:中国36个城市全自理老人月平均养老护理费(包含床位、餐费、护理)超过2600元。仅有15.8%的老年人每月能承受3000元及以上的养老机构费用,也就意味着,有超过80%的老年人无法负担养老机构。

除了养老院,银发消费大头还集中在医疗保健和旅游。有意思的是,这两个领域依然跳不出“80%困境”。青山资本的报告显示:

超过80%的老年人没有服用保健品。在购买保健品的老年人中,有超过80%年消费金额在3000元以下;

没那么多“元气老人”,银发经济的主力是80后

图源:青山资本2025年度研究报告《老,无所“依”》

超过80%的老年人在过去一年没有外出旅游。在旅游人群中,超过80%的老年人年花费在5000元以下。《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3—2024)》的数据则更细化了这个现象:60岁以上群体超过60%的选择是200元以下的低价团。

“二八定律”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极化现象,如果再细分中国近3亿退休人群的收入,会发现机关单位退休者和企退人员、城市与农村、城市与城市之间存在巨大的购买力鸿沟:

约2250万人为机关单位退休金领取者,占比5%,退休金月均6243元;

约1.2亿为企业退休人员,占比40%,平均每月领取3271元;

约1.71亿为农村老人,占比55%,平均每月仅有223元。

再按照城市分类,一线城市的退休人员数量占全国总退休人数的6%,月均养老金为4860元,而三四线城市的平均水平降至2950元/月。

这些数据意味着,真正让年轻人羡慕的“元气老人”,可能不到10%,集中在一线城市和二线龙头城市。

有人反驳说退休金虽然少,但中国人爱存钱,退休后能支撑消费。然而根据央行二季度数据,全国50岁以上人群平均存款仅为18.6万元,大概率用于应急和子女结婚等,不会轻易投入消费。作为对比,日本厚生劳动省数据显示,50岁以上群体平均存款超过1200万日元,接近60万人民币。

所以,在中国未富先老的背景下,暂时无法碰瓷日本100万亿日元的“银发经济”。7万亿产值看上去很厉害,但也具有相当的迷惑性,因为托举它的是占中国1/5人口的庞大群体,这个数字除以整个经济总量,仅为6%。

没那么多“元气老人”,银发经济的主力是80后

在银行门口排队领取退休金的老人

到底什么是“银发经济”?

“银发经济”一词起源于日本,这个概念被单独拿出来,本质是银发族的消费不够多元,类目集中,便于统计口径。在中国,它是一个高基数但分化极大的畸形市场,而公众对“银发经济”的模糊理解实则是一种对老年人消费的刻板印象。

那么,为什么还有很多人为“银发经济”叫好?因为银发经济是一个未来概念。

各项研究表明,中国人的消费倾向呈现“U型”,30至40岁最低、两头高。消费支出则是“倒U型”,中间高、两头低。这意味着,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在人的一生是错位的。中年的时候消费大头高度集中在“房车娃”;老年的时候并非不愿意消费,只是没钱消费。

显然,最理想的情况是这两条曲线能尽可能地减少错位。如何调整?靠时间。

东吴证券的研究指出,在快速迭代和转型的社会中,中国年轻人受教育程度更高,并且有互联网等新兴产业机遇,而中老年人口所积累的传统工作经验带来的回报率在降低,导致年轻人比中老年人有更高的收入。因此出现了收入和消费“驼峰”左移的现象,即2020年之前的青年群体是收入高峰和消费增长的主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代际之间的教育差距越来越小,工作经验会愈发重要,导致未来中国最高收入的年龄会右移,意味着消费“驼峰”也会随之右移。40—54岁可能会成为消费支出最高的年龄段,基本和日韩的情况一样。

预计到2030年,40至49岁人口比重将从13.8%提高到15.9%,如果消费高峰也右移到这一年龄段,人口高峰与消费高峰重叠,消费总量将更加乐观。2030年到2035年,也是同样的逻辑。到那时,这群消费能力最高的群体进入职业末期,即将迎接高消费倾向老年生活。

所以,真正能撬动银发经济的群体,是10年、15年后的75后和80后。他们可能要比现在的老年人的消费更为多元,服务消费、虚拟消费、情绪消费大概率兴起,产品需求更加细分,而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养老、养生、旅游。

一些传统行业的商业模式也因他们的加入可能发生改变。像目前养老机构模式出于安全保守的考虑,各项服务都强调集体性和同质性,这是否能满足越来越多的个性化需求?

当然,模型推演只是纸上谈兵,15年后银发经济会不会爆发,还得考虑到诸多不确定因素。

比如,随着人工智能和具身机器人发展加速,能否大幅缩减养老成本,让银发消费提前爆发?渐进式延迟退休,对老年群体的消费到底会产生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

没那么多“元气老人”,银发经济的主力是80后

老人体验康养设备、了解养老服务

再比如,退休金制度是否会发生改变?涨幅如何?如果涨幅不够大,在职和退休的巨大收入差距会让人对价格变得敏感。如果按现阶段的养老金水平来算,作为打工人的你在退休前月收入1.2万,但退休后养老金大概率只有4000多,直接腰斩,如果储蓄还不够多,此时你觉得将有多少资金可以让自己匹配离休前的生活水平,或者为美好的事物买单?

所以,75后和80后,准备好迎接“银发经济”了吗?

结语

我们必须认清的现实是,现阶段由于收入差距过大,绝大多数老年人价格敏感,轻视服务消费,高攀不起银发消费。今天能撑起所谓的银发经济的产值,或许还是利用了那个“人性定律”:

老年人的钱不好赚,但好骗。

直播假货、超低价旅游、保健品欺诈、虚假养老项目、伪科技投资等披着银发经济马甲的骗局,时刻刷新着老年人的认知,但他们仍会“乐此不疲”地跳进去。

而银发经济作为一个未来概念,对于入局的企业而言,反倒要预测十多年后的趋势,去研究、洞察75后、80后们的心态、喜好和需求,打一个“超级提前量”,做好相应的布局。只有当跳出满足基本生存的“养老”的陈旧叙事,整个社会形成每个人有权利追求生命质量的共识,不断认识到并尊重个体的存在价值时,银发经济才能迎来真正的爆发。

主编 | 何梦飞 | 图源 | VCG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牛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y8wh.cn/32067.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