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技

马斯克联手黄仁勋,英伟达从“军火商”变“银行”,硅谷“算力即货币”争夺战升级

出品|搜狐科技作者|郑松毅编辑|杨锦一项巨额融资计划,一个超级数据中心,一场重塑全球AI竞争格局的算力争夺战正在加剧。

出品|搜狐科技

作者|郑松毅

编辑|杨锦

一项巨额融资计划,一个超级数据中心,一场重塑全球AI竞争格局的算力争夺战正在加剧。

近日,据知情人士透露,马斯克旗下人工智能初创公司xAI有望完成一项总额高达2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29亿元)的新一轮融资。

若融资顺利完成,xAI的估值有望突破1200亿美元,成为继OpenAI今年初400亿美元融资后,全球初创企业史上第二大单轮融资。

英伟达深度参投,从“军火商”变为“银行”

与此前融资模式不同,此轮200亿美元的资金被巧妙地分为两部分:约75亿美元的股权融资和125亿美元的债务融资。而这125亿债务的抵押品,不是公司股权,也不是现金流,而是英伟达的GPU芯片。

值得注意的是,英伟达还将作为股权投资者深度参与此轮融资,投资额最高达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3亿元),意味着芯片巨头与AI独角兽的合作进入了新阶段。

很多人好奇,这是马斯克想出的什么新玩法,为何英伟达甘愿跟进?

简单来说,xAI此次融资采用了与芯片采购直接挂钩的创新结构。通过设立特殊目的载体(SPV),从华尔街借钱买芯片,xAI再通过五年租赁合同获得这些芯片的使用权。

业内人士分析,设立SPV的核心目的是降低xAI的债务负担,将买芯片变为租芯片,从而把一笔巨额资金支出(CAPEX)转化为可分摊的运营成本(OPEX),避免资产负债表恶化,降低后续融资风险

对于英伟达来说,不仅卖了芯片,还锁定了未来5年大客户,顺便投了20亿美元换股权。通过“股权+订单”的双绑定模式,稳固了xAI对英伟达算力生态的依赖性,降低其中途投向AMD、谷歌等竞品的可能。

展开全文

而华尔街深知算力是AI时代的硬通货,就算未来xAI出现问题,芯片还能转租给别人收费,风险可控,可谓是三方得利。

有评论称,“芯片市场交易模式已从一次性买卖转向长期生态收租。这是英伟达从‘硬件军火商’转向‘AI基础设施银行’的第一步。”

马斯克的算力雄心:Colossus 2

新一轮融资计划的背后,是马斯克在AI基础设施领域布局的巨大野心。这笔200亿美元资金流向,与xAI正在极力打造的Colossus 2超级数据中心紧密挂钩。

据悉,Colossus 2 项目于 2025 年 3 月 7 日启动,当时xAI 在孟菲斯收购了一个 100 万平方英尺的仓库以及两个总计 100 英亩的相邻地块,全力投入建设这所“全球最大数据中心”。

据马斯克近日透露,Colossus 2将至少搭载55万块英伟达芯片(GB200,少量GB300),未来还将扩至100万块芯片,整体投资或高达数百亿美元。

除了上述要用到的预算,据多家媒体爆料,截止目前xAI每月烧钱约10亿美元,用于训练和推理大模型所需的基础设施投入。巨额的资金需求,正是老马急于融资的根本原因。

关于Colossus 1此前已有很多记载,122天内建成创下纪录,拥有大约 20 万个H100/H200 和约 3 万个GB200芯片。虽然算力规模已算可观,但与 OpenAI、Meta 和 Anthropic 正在建设的千兆瓦级集群相比,Colossus 1的规模还不足占据优势。

据业内分析,相较于去年已经投入运营的Colossus 1,Colossus 2的对应峰值算力将由 800 EFLOPS提升至2 000–4 000 EFLOPS,增幅约 2.5–5 倍。

眼下,AI基础设施军备赛愈演愈烈。据知名投资机构摩根士丹利预测,到2028年全球AI基础设施投资将超过3万亿美元。与OpenAI、谷歌等头部竞争对手相比,xAI尚处于追赶阶段,但已处于第一梯队。

巨额AI赌局

xAI的巨额融资并非独立事件,而是整个AI基础设施投资热潮的一个缩影。

作为xAI的劲敌,OpenAI在本周也宣布了与另一芯片巨头AMD的深度绑定策略,双方达成价值数百亿美元的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基于AMD处理器的AI数据中心,对英伟达构成最直接的挑战。

根据协议,OpenAI将在2026-2030年采购6吉瓦AMD Instinct GPU,支撑 OpenAI 未来 10 万亿参数级模型的训练与推理需求,同时OpenAI将获得最多1.6亿股AMD认股权证(占比约10%)。

同为科技巨头的Meta也在财报中透露,将在2025年投入720亿美元用于AI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数据中心、GPU集群等,支撑其AI产品相关战略。

透过现象来看,计算需求的大幅增长背后,是模型能力的不断演进。

正如黄仁勋近日在采访中提到,“过去六个月,计算需求的增长幅度令人意外。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AI已经从只能给出简单的一次性答案,进化到了具备推理和思考能力的阶段,对计算资源的消耗也正在呈指数级增长。”

很多人认为在AI市场巨大的赌注下,仍有“泡沫”存在,就像发生在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

黄仁勋的看法是,AI与互联网时代有着天壤之别。“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期,所有互联网公司加起来规模也就300亿到400亿美元左右。再看现在AI领域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运营商,已经形成了约2.5万亿美元规模的业务。”

OpenAI的山姆·奥特曼则表达了对当前时代的担忧,“预计公司将投入数万亿美元来构建支撑前沿AI模型所需的物理基础设施,这对地球上的任何企业来说都是艰难的任务。”

研究机构伯恩斯坦分析师在最新研究报告中写道:“AI时代的参与者手中握着两种可能:要么让全球经济倒退十年,要么带领所有人抵达未来的技术圣地。至于最终会是哪张牌,此刻无人知晓。”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牛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y8wh.cn/28499.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