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财经

“踩”小米的官媒被“围剿”,饭圈文化已传到企业?

10月9日凌晨,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一辆小米汽车在平潭澳前码头坠海。从网友爆料的现场视频来看,一辆白色轿车脱离正常行驶道路,径直冲破路边护栏。事故原因,据网传言“车主踩刹车没刹住”。

10月9日凌晨,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一辆小米汽车在平潭澳前码头坠海。从网友爆料的现场视频来看,一辆白色轿车脱离正常行驶道路,径直冲破路边护栏。事故原因,据网传言“车主踩刹车没刹住”。

10月13日凌晨,成都天府大道一辆小米汽车超速行驶发生事故,穿越隔离带后起火,很多路人自发救援,但车门始终无法打开,直到电池爆燃才放弃。事后,警方通报小米汽车成都车祸时称,“经检测,邓某某涉嫌酒后驾驶机动车。目前,事故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对此,“第一财经”发文直言:“一扇打不开的车门,不仅困住了一条鲜活的生命,也为汽车门把手设计再次敲响了安全的警钟。”

官媒下场“硬刚”小米

针对此次成都车祸事件,“第一财经”在10月15日发布的文章中指出了小米汽车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按照行业惯例,隐藏式门把手的设计需要确保在断电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机械式拉手开门,因此,绝大多数车型都会针对隐藏式门把手设计双重安全冗余。在造价成本上,正常为了能够实现断电情况的安全开门,隐藏式门把手成本较机械式更高;但若不考虑安全冗余设计,隐藏式门把手的汽车成本费用将明显下降。

一位车企研发人员对“第一财经”表示,小米SU7未配备机械式外拉手,外部救援人员很难打开车门。且车门锁类似卡扣,忽略了安全冗余设计,在某些看不见的地方省去了成本。由于SU7的半隐藏式外部门把手只有电子开关,因此,只能通过外部门把手的微动开关实现电动解锁。若出现了翻滚或严重撞击事故,外部门把手可能出现紧急断电,从而无法实现电动解锁。

“踩”小米的官媒被“围剿”,饭圈文化已传到企业?图源:文章截图

另一位在汽车制造有十余年从业经验的人士也向“第一财经”验证了这一说法,他对记者表示:“当时这个车(SU7)发布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了,它(车门)是有问题的,大众ID系列也是半隐藏式门把手,但是设计了机械结构。小米没有考虑冗余设计,之所以把机械结构去掉,我们认为是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

紧接着,10月17日,“经济观察报”发布的《小米之“祸”》一文则对小米这家企业的剖析更为全面,文章从模式、理念、生态等方面指出了小米存在的不足。

在模式方面,小米“对标巨头”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从早期对标苹果的产品逻辑与发布会风格,到如今在家电、汽车等多领域推行“高级模仿+低价压制”模式,这是小米性价比竞争策略的两大构成要素。

展开全文

有投资圈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表示,这种优势可能伴随着三大牺牲:一是牺牲研发投入,二是牺牲员工福利和供应链利润,三是牺牲产品质量与服务。长此以往,将导致整个产业链缺乏创新动力,陷入“配置军备竞赛”而非技术深耕,即坚守品质和持续高研发投入的企业反而在市场上吃亏,大家被迫卷入低水平的内卷,而非向高质量和创新方向发展。

“踩”小米的官媒被“围剿”,饭圈文化已传到企业?图源:文章截图

在理念方面,小米形成了一套“重营销”“重参数”“重流量”的经营理念,这种理念在其跨界进入汽车这一关乎用户生命安全的领域时,引发了更深层次的信任危机。

经济学家、中国金融智库特邀研究员余丰慧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小米汽车提出的‘颜值第一’造车理念,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试图将消费电子领域的成功经验复制到汽车领域。但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其核心价值在于安全性和可靠性,这一点与消费电子产品有本质区别。”

面对公众和官媒的质疑,雷军是怎么回应的呢?10月16日,在成都SU7事故后,雷军首次公开亮相,在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现场,他没有选择直接回应公众最关心的事故细节,而是将话题引向了抵制网络水军黑公关。这下不少网友炸了锅,在舆论风浪正大的当下,“网络水军黑公关”在暗指谁呢?

于是,“钱江晚报”于10月18日发布了文章《切莫以“黑公关”污名化公众安全关切》,新黄河也在10月19日发布了文章《“网络黑嘴”不是“万能背锅侠”,切莫以“黑公关”污名化公众安全关切》。这一轮对小米的集中批评,或许成为其发展历程中官媒批评力度最大的一次。

“米粉”围剿官媒,“饭圈文化”露头?

“建议第一财经小编,上厕所时候一定要注意,小心被人逮住了被摁在墙上,敷你一脸屎……”

“踩”小米的官媒被“围剿”,饭圈文化已传到企业?图源:媒派

这是 “第一财经” 发布针对小米的评论文章后,部分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留下的恶意言论,更难听的辱骂与威胁比比皆是。更有甚者恶意炮制 #第一财经编辑未提及父母健在# 的话题,以诅咒式的恶意引导舆论。

“踩”小米的官媒被“围剿”,饭圈文化已传到企业?图源:媒派

这种极端的辱骂行为似乎早已超出正常的舆论范畴,沦为了赤裸裸的网络暴力。媒体基于公共利益对企业产品安全、品牌责任提出合理质疑,本是新闻舆论监督的应有之义,却遭遇如此恶劣的人身攻击,不仅严重伤害了媒体从业者的身心,更破坏了健康的舆论生态,这是不是一种被资本异化的“饭圈文化”呢?

“非典型佛教徒”在《企业家就别饭圈化了》一文中指出,企业家的“偶像饭圈化”是个危险的信号。

“首先我就非常恐惧个人崇拜,那意味臆造出一个完美个体,不是接纳对方的不完美,而是把对方一切缺陷都合理化,甚至附加滤镜和光环,转化成优点。TA怎么都好、怎么都对、怎么都不能批评,这一点在部分娱乐明星和体育明星身上已经得到印证。说到企业家的饭圈化,我则更加担忧。因为文体明星毕竟还是在一个垂直赛道,TA们的形象和作品即产品,粉丝即消费者,产业链相对简单。而企业家把自己塑造成偶像,身后跟着万千狂热粉丝,会对整个产业造成危害。”

而近期小米汽车引发的舆情风波,恰好印证了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此外小米在对舆情的处理方式上也有着很大的问题。

10月13日,成都事故发生当天,舆情初显,雷军在微博连发了三篇关于小米汽车的内容。而在舆情越发严重的14日早间,雷军又转发了卢伟冰的微博并配文:“早!”

“踩”小米的官媒被“围剿”,饭圈文化已传到企业?图源:微博截图

对此有网友表示:“这种对生命的冷漠与商业的狂热,彻底刺痛了公众神经。”

“踩”小米的官媒被“围剿”,饭圈文化已传到企业?图源:微博截图

另有网友表示:“雷军和小米核心团队可能认为,此次危机与过去经历过的多次舆论风波类似,只要保持沉默,不提供新的‘弹药’,热度自然会随时间流逝而消退。这是一种基于过去成功经验的路径依赖,认为‘冷处理’是应对所有负面舆情的万金油。”

“踩”小米的官媒被“围剿”,饭圈文化已传到企业?图源:微博截图

事实似乎也正如网友所说,雷军在冷处理的同时,小米的公关团队也在全力出手。据多家媒体报道,10月14日,小米对抖音平台负责人发送了撤稿函,要求删除1159条抖音、1545条头条视频,理由是“恶意诋毁”。

“踩”小米的官媒被“围剿”,饭圈文化已传到企业?图源:涂公子

“冷处理+捂嘴+扣帽子”似乎成了一套标准化的舆情处理方式,对此也激起了不少人的反感。但是显然,这种避重就轻、靠沉默“混过关”的手段,或许用不了几回了。

在互联网上,一个热点过去可能很快,但仍然会留下痕迹。在一次次对安全性的质疑声中,口碑的逆转不可避免,而且再一次证明:企业的根基从来不是花言巧语、IP营销,而是产品质量与责任担当。当营销泡沫破碎,留下的只会是被辜负的信任与难以挽回的口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牛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y8wh.cn/32515.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