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财经

创业板即将再次启动改革,分析师:创业板的整体估值修复仍具备较强的可持续性

10月27日下午,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在北京开幕。中国证监会主席 吴清 在主题演讲中表示,将启动实施深化创业板改革,设置更加契合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创新创业企业特征的上市标准,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提供更加精准、包容的金融服务。

10月27日下午,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在北京开幕。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主题演讲中表示,将启动实施深化创业板改革,设置更加契合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创新创业企业特征的上市标准,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提供更加精准、包容的金融服务。

回顾2020年6月启动的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其不仅重塑了板块生态,更催生了一轮波澜壮阔的成长行情。如今改革新篇章将启,历史经验与当下基本面共振之下,创业板正迎来新一轮投资价值释放期。

回顾上次创业板改革:指数领涨A股,牛股批量涌现

2020年6月12日,证监会发布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相关制度规则,标志着创业板迈入市场化改革新纪元。此次改革以“信息披露为核心”,推出了包括新股上市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此后日涨跌幅放宽至20%、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等一系列突破性举措。改革红利的释放迅速在市场走势中显现。

2020年8月24日,创业板首批注册制企业上市。上市首日,首批上市的18只股票全部实现上涨,平均涨幅212.4%,最高涨幅超1000%。

2020年8月24日至2021年8月23日的一年间,创业板指累计上涨25.12%,大幅跑赢同期上证指数(2.85%)和深证成指(7.85%)的涨幅。

创业板即将再次启动改革,分析师:创业板的整体估值修复仍具备较强的可持续性

图一:创业板指

创业板即将再次启动改革,分析师:创业板的整体估值修复仍具备较强的可持续性

展开全文

图二:上证指数

板块内牛股辈出,69家公司股价实现翻倍,其中阳光电源、联创股份累计涨幅超600%,上能电气、新雷能等个股涨幅逾400%。

市值结构也实现跨越式升级,千亿市值公司数量从改革前的9家增至19家。

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宁组合”是当年创业板改革最大受益者。2020年8月24日,宁德时代市值为4705亿元,2021年8月23日飙升至1.2万亿元,成为当时深市“一哥”。

改革的深远影响远超短期行情。经过五年改革,创业板形成了“上市-融资-发展”的良性循环。数据统计显示,在2025年8月24日,即创业板注册制改革首批公司上市五周年之际,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已达1384家,总市值达到16.52万亿元。资本市场对新兴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强。

创业板正逐步形成一个更具稳定性和持续性的成长板块

近期,开源证券回顾了创业板进化史,指出以年线为镜,创业板指作为中国新兴产业的潮头,在各时代中成为成长主线的锚点与起点。

具体而言,2013-2015年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创业板指第一次“出圈”。移动互联网与4G的落地,叠加经济转型与“互联网+”政策的持续推进,使创业板成为新兴产业聚集的核心舞台。

2019-2021 年,创业板迎来第二轮上行期。新能源、创新药、5G、半导体等新兴行业进入高景气周期,产业升级的方向愈发明确,市场风格也逐渐由早期的“广泛追逐成长”转向“聚焦高质量成长”。资金集中流向具备盈利能力与成长确定性的龙头企业,尤其是新能源和半导体等硬科技板块,显示出市场对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深度认可。与此前一轮不同,这一时期大市值公司不仅保持了稳健表现,还获得了显著估值提升,预示着投资风格正从单纯的成长溢价向“价值+成长并重”转变。

而近期创业板大涨,开源证券认为,与2019-2021年以新能源和医药为主线,或2013-2015年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周期相比,本轮行情中创业板对新兴产业的代表性已明显减弱。随着科创板和北交所的设立,部分前沿科技题材和估值溢价开始在新市场中孕育和释放,创业板不再是唯一的“新兴产业风向标”。创业板正逐步形成一个更具稳定性和持续性的成长板块格局。

对于创业板后市,开源证券认为,ETF资金流入或将进一步修复创业板估值自6月以来非宽基型ETF规模快速扩张,6-8月净流入累计2279亿元,成为本轮行情的关键拐点。虽然9月创业板ETF规模有所回落,但8月曾出现显著放量。在“选行业”比“选个股”更为关键的环境下,创业板本身覆盖新能源、半导体、医药和AI等多元赛道,若后续增量资金继续通过主题ETF流入,创业板的整体估值修复仍具备较强的可持续性。

每日经济新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牛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y8wh.cn/34205.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